1961年10月,苏联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事件,斯大林的坟墓被挖开,他身上的元帅服被扒去,换上普通衣物,匆匆掩埋在某个角落。这位曾经备受苏联人爱戴的领袖,在他逝世后的短短八九年间,形势急转直下,怨声载道。问题究竟出在苏联人还是斯大林身上?这是一个复杂而令人深思的议题。
在1961年10月31日的党会议最后一天,赫鲁晓夫主持投票决定斯大林遗体是否应从列宁墓中移出。
此决定未引发明显反对,因大多数与会者已在会前与赫鲁晓夫讨论此事,赞成意见占压倒性多数。这一决策是基于斯大林违背列宁原则,滥权且对苏联民众实施暴力镇压的历史记录。
约瑟夫·斯大林,原名约瑟夫·维萨里奥诺维奇·朱加什维利,1878年出生于格鲁吉亚的戈里。他的早年生活并不容易,家境贫寒,童年时期,斯大林的母亲曾怀着他成为神职人员的梦想,希望他能在精神和宗教上引导他人。
然而,斯大林的道路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,他最终投身于政治革命的洪流中,而非宗教的庇护。青年时期的斯大林显示出对政治的强烈兴趣,并在1901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。
斯大林的革命活动屡遭挫折,24岁至34岁的十年间,他因反对沙皇政府的活动被捕及流放多次。流放并未能压抑他的反抗精神,相反,他在流放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和策略,多次从苛刻的西伯利亚逃脱。
1922年,列宁推荐斯大林担任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,尽管这一职位起初看似技术性和辅助性,但斯大林利用其机遇逐步巩固权力。他的政治手腕和对权力的渴望使他在列宁去世后能够迅速上升,逐步削弱了其他潜在的继任者。
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经历了巨大的变革,特别是强力推动工业化和集体化农业的政策,这些政策迅速将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工业大国。
然而,这一转变的速度极快,导致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因为粮食征用而饿死。斯大林还实行了被称为“大清洗”的政治迫害运动,估计有上百万人因此被监禁、流放或处决。
尽管斯大林在世时被一些人视为英雄,认为他是国家的保护者和工业化的推动者,但他去世后,这种评价开始出现分歧。许多历史学者和当代评论家指出,斯大林的统治手段残忍,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。
然而,也有人指出,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升,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苏联的强势对抗帮助击败了法西斯势力。
斯大林去世后,苏联社会对他的评价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度。一方面,有人对他的铁腕政策和对内镇压深感不满和愤怒;另一方面,也有人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角度对他的贡献表示肯定。斯大林死后不久,他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。
为执行这一决策,保密工作做得极为周密。官方对外宣布红场将进行阅兵彩排,实则是为了迁葬作准备。红场被严格封锁,整个行动只花费了短短一小时。
具体操作中,塔拉索夫上校带领一组人员使用胶合板遮挡住陵墓侧面,确保无人能窥视到内部活动。同时,另一支队伍负责新墓的挖掘工作,位于克里姆林宫外围。
在陵墓中,8名军官协助将斯大林的遗体从水晶棺中移出,并临时转移到附近的一个实验室。在此过程中,他们取下了斯大林身上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金质勋章,并将其制服上的金质纽扣替换为黄铜纽扣。之后,遗体被转移至新的普通棺材中,并安放于新挖掘的墓穴中。
新墓穴位于苏共领导人墓群内,这一举措意在表明斯大林不再享有列宁那样的至高无上领袖地位,而是与其他党内领导人平起平坐。新墓完成后,赫鲁晓夫指示用一车混凝土封顶,以防盗墓。
此外,赫鲁晓夫还公开批判了斯大林时期的独裁统治和个人崇拜现象,并启动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。赫鲁晓夫还进一步消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痕迹,命令更改所有以斯大林命名的地方名称,销毁所有斯大林雕像,彻底断绝对其个人崇拜的可能。
参考资料:(苏)德·安·沃尔科戈诺夫著;张慕良,李京洲,翟民刚等译. 《斯大林传 下》 2021
下一篇:没有了